时间:2020-1-1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紫外线是肌肤白皙和细嫩的大敌,随着夏季的来临,防晒又会成为热门话题,防晒化妆品免不了被提及。

防晒化妆品上一般都标有SPF15等以三个英文字母及一个阿拉伯数字的标识。这是什么意思呢?

防晒霜SPF和PA+是什么意思?

SPF是英文Sunprotectionfactor的缩写,即防晒指数。如SPF15是指15倍的防晒强度,假设一个人在没有抹防晒霜的情况下晒15分钟皮肤开始出现红斑,那么抹上SPF15的防晒霜后,可保证她在15×15分钟后才会晒伤皮肤,即有约分钟的防晒时间。

客观上讲,防晒指数的高低反映出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越大,防太阳暴晒的能力越强。SPF50是高倍防晒,SPF20属于中等防晒力。

关于PA+

英文ProtectionUVA的缩写,是防止UVA的有效程度指标.(备注:UVA波段是紫外线波长划分的一部分,波长~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皮肤晒黑)

PA值,是用加号来标注。防御效果被区分为四级,即PA+、PA++、PA+++、PA++++。+号越多,防御UVA的能力越强。由于现在护肤品防御长波紫外线的技术,还不像防中波那么成熟,所以尽量选加号多一点的。

中国规定最高可以是三个加号。

SPF越高越好吗?

目前市场上的防晒产品系数从6倍到40倍不等,倍数越大,防晒时间越长,防晒效果越好;在火热的防晒霜促销活动中,商家最热衷的是在SPF(防晒指数)上做文章。多数品牌都标示SPF30”,不少著名品牌更打出“SPF40”“SPF65”的字样。

那么防晒霜是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

根据中国人的皮肤,般情况下SPF值只需要10~15就够了,太高反而会刺激皮肤,引发皮炎等皮肤病,严重的还会引起炎症后的色素沉着。

如何选择适合的SPF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SPF值呢?

防晒剂有两种: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屏蔽剂(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超微细粉末)。SPF达到20以上的产品不含二氧化钛是不可能的。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对皮肤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紫外线吸收剂过量,还会成为皮肤的负担,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防晒品,要根据你的工作场所、时间及阳光的强度来决定。

如果你的工作在室肉,外出活动不多,则用SPF15~SPF20的防晒产品即可;如果工作需要在外奔波或者节假日外出旅游,可用SPF20以上的产品;假如到海滨浴场或热带地区旅游,那就应该选择SPF30以上的防晒品了。

具体来说,一般类型皮肤的人,SPF值以8~12为宜;对光敏感的人,SPF值以12~20为宜;敏感性皮肤应挑选植物配方的或是含有二氧化钛的防晒品,还可使用含有维生素E及不含防腐剂的产品。

此外,选择防晒品还应视肤色、肤质而定。肤色白皙者最好选用SPF超过30的防晒品,防止斑点的产生;皮肤偏深者,平日用SPF15的防晒品即可。油性肌肤宜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宜选择霜状防晒用品。

综上所述,防晒霜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越好,根据自身的肤质及工作生活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才是正确的防晒理念。

特别提醒

为了防止企业炒作,原卫生部已出台规定,凡SPF指数高于30的防晒霜只能统一标示“SPF30+”

防晒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太阳太大的时候,尽量不要硬晒,哪怕抹了防晒霜,也是会有几率晒伤的

2.物理遮挡,其实防晒效果非常好。长袖衬衫、遮阳伞,比防晒霜更有用。

3.学会看防晒指数,包装上一般是两个值:SPF和PA值。

4.长时间在户外,尽量选择防晒值高的产品,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要涂。中间每隔一段时间还需要补涂一下。

5.日常通勤,紫外线量不是特别大,中等防晒力的产品就够了,没有必要一定追求高倍防晒。

6.最新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物会大幅加强紫外线对于皮肤的氧化压力,雾霾天要格外注意防晒。

防晒产品:两支防晒霜四季常备

防晒霜不只是夏天用的季节性产品,它应该是梳妆台上四季常备的。

想对自己好,防晒可以买两支。一支中等防晒的,日常上下班用;一支高倍防晒的,在旅行、户外运动,这种长时间暴露在大太阳底下的时候用。

很多人不喜欢涂防晒霜,是嫌它油腻,涂上皮肤黏黏的,现在有些配方特别精细的品牌,通过质地的调整,已经能做到不油腻了,尤其是中等倍数日常用的防晒,涂上跟面霜也差不多,不觉得难受,让人更容易接受。

聚康营养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