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3-29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国“抗疾”启示录

主讲:袁茂林

当前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震惊了世界,考验了中国,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每一个人的观念。我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谈一点启示。

一、瘟疫是偶然的爆发还是必然的规律存在?

从70年代初期,人类进本根治了“天花”“麻风病”距今40多年间,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中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传染性疫情,人们的防疫意识似乎有所松懈。所以,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显得十分恐慌和焦虑。特别是没有经历过瘟疫的青年人和历史知识欠缺的人,用偶然的意识原始地体会。其实,瘟疫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和瘟疫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瘟疫,历朝历代都是国家极其重视的大事,稍有规模的疫情必然被史官记录在册。历史上最漫长的传染病隔离战持续了两千年,古代中国均每6年就要面对1次大规模的疫病威胁,特别是清朝平均2.3年就发生一次疫情。

《周礼·天官·疾医》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

  《晋书·食货志》记载:至于永嘉……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白骨蔽野。

 汉朝末年,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描述了公元年(汉末建安二十二年),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重大疫情:“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那时候医学落后,人们认为瘟疫是鬼神所致,百姓无奈,插桃符“驱鬼”消灾。他认为这种说法和做法很荒唐——瘟疫之所以发生,是自然界阴阳二气失调导致的,根本没有什么鬼神。

《宋史·五行志》记载:建炎元年,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

明朝末年,北方大旱造成大面积饥荒,百姓四处寻找能吃的东西,树皮、草根吃完了,饥不择食的人们就捉老鼠吃。岂不知当时因天气很旱,鼠洞里温度升高,鼠疫杆菌大量繁殖。于是,鼠疫爆发,仅年北京一地就有30%人口丧生!

古代中国人遭遇的瘟疫的案例多不胜数。商务印书馆年出版的《中国救荒史》,作者邓拓根据史籍记载统计出中国古代各时期发生重大疫情的大概数目: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王玉兴教授在年发表的《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中列出了更详细的数据: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在这年里,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次;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9次,清朝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重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这个平均数字是2.3年。

从这样高的发生频次看,瘟疫的有规律的必然存在。因为,每一次疫情都是由气候的反常变化、生态系统的失调和人们反自然的饮食有关。

2、?中国古代的防疫策略

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周易》最早提出了“隔离避疫”的理论,其中很多卦辞都涉及这方面内容。如:

“困卦之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大意是瘟疫突发,一定会造成严重伤亡,令人恐惧,人们纷纷避开。

“”节卦第一爻辞:不出户庭,无咎。”

“丰卦六二爻辞:往得疑疾。”大意是瘟疫发生后,只要不出门,疾病就不会传播,也就没有危险;如果不隔离而前去,就可能染上可疑的疾病。

《论语·雍也》记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也,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说的是: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冉耕,字伯牛,为人正派、品德高尚,是“孔门十哲”之一。冉耕病了,孔子前去探视,只是隔着窗户跟学生说了会儿话就走了。

这并非孔夫子敷衍了事,而是懂得防疫——冉耕的病可能传染,目前正在家中“自我隔离”。

《黄帝内经·刺法论》更加具体地阐述了“隔离”这种防疫理论。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天牝,是鼻子。)

意思是,黄帝曾问岐伯:“我听说五疫发病,可互相传染,不论大人与小儿,症状都一样,若不用上法治疗,怎样能使它不互相传染呢?”

岐伯回答:“要想不被传染,首先要做到正气存内、增加抵抗力;其次是避其毒气,避免接触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其中鼻子是最重要的地方,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呼吸传入的。”

中国古代,朝廷已经把“居家隔离”防疫的做法作为一种制度执行。如:《晋书·王彪之传》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说的是西晋时有一项规定,如果大臣家里感染瘟疫的人数超过3人,即便他自己即使没有发病也不能上朝,必须在家隔离不少于天。

可见,“养内避外”成为古代应对疫情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旦发生瘟疫,人们对染疫者通常都要先执行隔离,然后再进行治疗。

三、中国古代的疫情立法制度

我国秦朝就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

《云梦秦简·疠》记载:“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伍丙,告曰:‘疑疠。来诣。’讯丙,辞曰:‘以三岁时病疕,眉突,不可知,其可病,无它坐。’令医丁诊之。”

就是说:乡里如果出现了疑似的传染病病例,典甲(典甲,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有责任调查和迅速上报,朝廷根据疫情派医生检查治疗,三岁的小孩也不能忽视,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中,首次出现“疠所”一词。“疠所”就是隔离区。

《睡虎地秦简·毒言》记载:“某里公士甲等廿人诣里人士伍丙,皆告曰:‘丙有宁毒言,甲等难饮食焉,来告之。’即疏书甲等名事关牒背。讯丙,辞曰:‘外大母同里丁坐有宁毒言,以卅余岁时迁。丙家即有祠,召甲等,甲等不肯来,亦未尝召丙饮。里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甲等及里人兄弟及它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文中的“毒言”指的是患有烈性传染病的人。意思是,知情者和家人应主动断绝与“毒言”者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不用同一器皿。

上述文献说明,我国关于瘟疫防治的立法制度在秦朝已经开始。

四、中国古代国家、民间共同组成的瘟疫防控机制

1、中国古代的公立“医院”

西汉元始二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关于设立医院的记载。可见当时朝廷专门建立医院,把病人集中起来给予公费医疗,不仅如此,还赐安葬费以便及时安葬死于瘟疫的人,一方面减少疫情传播,另一方面抚恤活着的人。

东汉延熹五年,名将皇甫规率领军队征讨陇右地区,军中不幸发生疫病,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里的“庵庐”指的就是军队医院。

《晋书·王彪之传》记载:皇帝派御医上门为患病的大臣视疾诊疗,并赐以药物。地方百姓染病,诏郡县备医药救治,甚至连监狱里的囚犯有病也要给医药。

南北朝时期,齐太子萧长懋等人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用来收治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

在盛唐时期,官办医疗机构更加发达,朝廷设有养病坊,在各州府也设置有类似机构,负责各地医事管理和疾病诊疗,当大的疫情发生时,也承担临时性收容和隔离救治任务。

后来宋朝的将理院、元朝的广惠司、明朝的惠民药局等,都是样承担隔离治疗的官办医疗机构。明朝时,各州、府、县普遍设立惠民药局,抵御重大疫病的能力大为增强。

2、民办防疫机构

历代朝廷为应对疫情都做了很多努力,但如果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集中爆发,成千上万的感染者需要集中隔离治疗时,官府的力量难以承担。于是,各路民间力量就参与到共同救治行动之中。

唐代,许多寺院参与隔离救治中,其机构称为“悲田养病坊”。宋朝以后,细化为“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安乐病坊”等。

在宋朝,年,杭州爆发特大瘟疫,一些药铺、医馆趁机哄抬药价,大发不义之财,穷人丧命者剧增。刚任杭州知府的大文豪苏轼意识到,必须尽快创办一家“医院”以解百姓之苦。可是没有钱,苏轼拿出自己节省下的“办公经费”贯钱和多年积蓄下的50两黄金作为启动资金。还是不够,苏夫人首先站出来卖掉陪嫁的首饰力挺老公。在这对贤伉俪带动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终于建起一所安乐病坊,集中收治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五、中国古代对隔离患者的科学管理

1、饮食清淡、讲究卫生

甲骨文和出土文物来看,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养成了洗手、洗脚等卫生习惯,有利于防止疾病传播。《礼记·内则》中记载:“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

  说明当时已经有早上起床之后把室内打扫一遍的习惯。

  《诗经·唐风·山有枢》中,晋国人讽刺晋昭公:“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看来当时,室内卫生做不好是要受到鄙视的。

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指出:“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食。”

唐代名医孙思邈要求:“常习不唾地,勿食生菜、生米、陈臭物;食毕当漱口数过;食毕当行步踌躇。”

强调不随地吐痰,米和菜都要做熟再吃,腐烂的食物不要吃;吃完饭要漱口;饭后要散步。

清代医学家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中提出:“宣气之法,不但用药为然,如衣被宜洁净,饮食宜淡泊。”

他们都认为,隔离治疗的病人,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以清淡为宜,并且要讲卫生,衣服被褥要干净。

2、勤开门窗、做好通风

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闽俗最可恨者,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一切医药,付之罔闻。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焄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

意思说:最可恨有些病人请巫师驱邪,关门闭窗烟熊火疗,使一切医药都白费了。如不勤开门窗,十有九死。

3、减少接触、谨慎探视

清人郑光祖在《一斑录》中指出:“历观时疫之兴,必甚于俦人广众往来之地,罕至人家深庭内院,故养静者不及也。”

清代医学家陈耕道在《疫痧草》中列出了“五宜六不宜”:“凡入疫家视病,宜饱不宜饥,宜暂不宜久,宜日午不宜早晚,宜远坐不宜近对。即诊脉看喉,亦不宜与病者正对,宜存气少言,夜勿宿病家。”

6、?中国古代防疫成就与国际交流

?明朝郭钰辑《金陵琐事剩录》:中国医学家早在公元—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人痘接种术预防的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   

清代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人痘接种术已经有所改进,成功率提高,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推行。

人痘接种法,不久就传到了国外,近到朝鲜、日本,远到欧洲诸国。

清乾隆九年(公元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江元道两人。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于是种痘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

  发生在上世纪年10月至年4月的东北庚子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疫情波及五省六市,死亡人数达多人。时年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带人奔赴疫区,对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了一种新型鼠疫——肺鼠疫。他依据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防疫理念和办法,医院、控制疫区交通、加强铁路检疫、火化鼠疫患者尸体,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便成功扑灭鼠疫疫情。这一场抗击鼠疫的行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大规模传染病控制行动。至今,在控制未知传染病时,伍连德的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等11国的代表,共33人,伍连德任中方首席代表。会议宗旨为研讨微生物学及传染病学理论。为了介绍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经验召开的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人工免疫、控制鼠疫成功经验技术向世界输出。

7、? 中国古代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觉醒

 ???中国古代在数千年抗击顽疾的实践中,造就总结出疾病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的关系。

我国的法律很早就有了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的规定。《逸周书·大聚解》载周公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有人认为这是禁止向街道倾倒垃圾的规定,用重刑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西周时,治国的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强调“德治”,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记载,春秋战国时,认为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会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

据《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则“民殃于疫”;孟秋行夏令则“民多疟疾”;仲冬行春令则“民多疥疠”。???

“病从口入”,此典出自《太平御览·人事·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沉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指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是因为语言不妥招来的。

多年前,先祖们就总结出乱食野生动物传染疾病。《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猎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道教经典,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并详细地介绍了人类伤害动物的种种恶行,如:“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败人苗稼,无故剪裁,非礼烹宰,决水放火,用药杀树,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还把这些恶的后果展示给人们:“如是等罪,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

《文昌帝君阴骘文》中也讲到:“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

古人警戒世人,肆无忌惮地伤害动物,破坏大自然必然恢复出惨重的代价。

……

?

朋友们:我连日来引经据典、借古鉴今,是想以此启示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关于生存问题像今天这样令人担忧和恐惧,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因为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了当代昂贵的摆件供奉于神坛,人们似乎忽略了他的当代价值,忘记了祖先的初心也就丧失了我们的使命感。

学界有人大声疾呼“拯救地球!”,不才以为:地球是不需要人类拯救的,因为地球没错。它自觉地履行天体运行法则,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反反复复从不懈怠,任尔春种秋收、瓜田李下年年岁岁传宗接代,你拯救它什么?我们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而拯救自己也只有唯一的选择,即:顺应天理。“逆天道者,天必诛之”。

在目前这场触目惊心的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国举全国之力,集数千年经验,创造拯救生命的旷世奇迹。在国人生命危机状态下,全世界只有中国颇具凝聚力的政府,能够做到义无反顾地使人民的福祉优先于资本主义利润;坚决果断地作出不受资本主义利润支配的决定。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治疗;一夜隔离数千万人的一座城市;三天实现全国联防布控;十医院;平均每天数千名医务人员赴汤蹈火与第一线;全国社会秩序井然;疫区物资配送神速;平均每天千人治愈出院;实时进行新闻传输;迅速与全球分享病毒基因数据与治疗成果经验……

这一切,都在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同时,也在重整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重置国民的正义感和公益心。

其实,我们都染上了非身体疫病的信仰、信念、道德、价值观类“疾病”,所要“康复”的当务之急,无非是完成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定动作。别无选择!

?

巜社区文化》总编:王彦春

指导单位:陕西省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

主办单位:延安市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

创刊时间:年3月

杂志形式:月刊

办刊宗旨:宣传陕北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普及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聚焦行业,







































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