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2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天气慢慢变凉,紫外线也开始减少。很多消费者有个疑问,秋冬季节还要不要防晒,不用防晒霜可以吗?甄垚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防晒,主要是防护紫外线中的UVA、UVB,紫外线的强度,决定了秋冬季节要不要防晒以及使用什么防晒产品。但是,中国地域宽广,跨越多个时区,各个地区紫外线强度差别很大,如何知道本地紫外线强度呢?其实非常简单,大家留意一下手机上天气预报,每天都会显示当地的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指数是什么?

紫外线指数是指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一般是在中午前后,即从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

每单位的紫外线指数是25毫瓦/平方米。例如,中午阳光最强的十五分钟内平均紫外射线到达地面的辐射量为毫瓦/平方米,则转换为紫外线指数为4。

紫外线指数分级

大家在看天气预报时,一般不会显示具体的紫外线指数,只会显示在外线线强度。可能是考虑到普通人群对指数没有概念。把在外线分为由弱到强分为5个等级,划分如下:

1一级(最弱)

紫外线指数值0-2,一般为阴或雨天,此时紫外线强度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防晒措施。

2二级(弱)

紫外线指数值3-4,一般为多云天气,此时紫外线强度较弱,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使用具有轻度防晒能力的防晒霜。

3三级(中等)

紫外线指数值5-6,这时要采取防晒措施,外出时尽量在阴凉处行走,避免太阳直晒,使用防晒霜SPF指数应不低于15。

4四级(强)

紫外线指数值7-9,紫外线强度高,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使用防晒霜SPF指数应不低于25。

5五级(很强)

紫外线指数值10-15,紫外线强度最高,一般为夏日晴天,此时的紫外线极具伤害性,要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晒措施。

有了紫外线指数,就可以准确知道当地的紫外线强度,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轨迹,知道需要采取什么防晒措施,甚至可以根据户外活动时间,精确计算出使用防晒霜的SPF值。计算公式为:所需SPF值=紫外线指数×0.36×阳光下活动小时数。

秋冬季节UVA的防护

紫外线指数,主要体现紫外线中UVB的强度,对于紫外线中的UVA,并没有直接体现。而研究表明,UVA穿透力强,可以进入皮肤的真皮层,加速皮肤老化,刺激黑色素的形成,使皮肤变黑,色素积累,产生色斑。

这里有一个数据: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中,UVA约占95%-98%,而UVB约占2%-5%!下面这张图是日本一年各个月的UVA与UVB强烈图,对相近纬度的中国广大地区同样有参考意义。

由上图可以看出,UVA虽然也会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减弱,但是UVA的绝对值还是很高的。如果长期不采取防护措施,也会影响皮肤。只是UVA主要使皮肤变黑、衰老,显现的不会那么快,很多消费者感觉不到,往往是变黑了,长了色斑,肌肤老化后,才到处寻找灵丹妙药。

对UVA的防护,全年都不要放松,只是秋冬季节UVA会弱一些,不用选择防护能力太强的产品。在国内和日本,PA值代表着UVA的防护能力,“+”越多,对UVA的防护能力越强。在购买防晒产品时,除了留意SPF值外,一定要购买标注有PA值的防晒产品,这种防晒产品对皮肤才是全面的保护。

秋冬季节要不要使用防晒霜

秋冬季节要不要防晒,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考虑当地紫外线的强度,这点可以通过当地的天气预报获得。根据当地的防晒指数,灵活采取防晒措施。

另外,还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如果每天绝大多数时间在室内(甄垚写过一篇文章《待在室内需要防晒吗?》有详细分析),每次在户外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也不会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不用防晒产品;如果短时间内户外(超过一个小时),可以使用轻度的防晒产品;如果需要长时间户外,即使是秋冬季节,也要使用防晒产品,在下雪天或者高原地区,必须使用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还要注意补涂;还有一些特殊工作,需要长时间待在大度数射灯光源下,比如珠宝售货员、模特等职业,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使用防晒产品

综上,秋冬季节是否要使用防晒霜,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处地区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具有防晒能力的粉底或隔离霜防晒,这些产品防晒指数不高,但是应付秋冬季节的紫外线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长时间户外、高原地区、下雪天等紫外线强烈的环境,就要使用专业的防晒霜。

◆欢迎留言讨论,有问必答;

◆转发本文是对甄垚最大的支持;

◆甄垚(个人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